「财经分析」创新药迎全链条支持 险企药企融合发展提速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7-12
来源:
新华财经客户端 2024-07-10 10:59
「财经分析」创新药迎全链条支持 险企药企融合发展提速
新华财经客户端2024-07-10 10:59
新华财经北京7月10日电(记者 李唐宁)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全文预计将在不久后发布。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国内创新药行业正处“爬坡过坎”关键期,面对国内外环境和资本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本土创新药企业急需全链条的政策牵引来跨越周期。这其中,商业保险作为支付方扮演的“桥梁角色”不可或缺,随着实施方案落地,险企与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望再次提速。
全链条支持 提振创新药产业布局信心
发展创新药关系医药产业发展,关系人民健康福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已明确,制定关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同时,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扩大创新药支付范围、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研究对创新药和先进医疗技术应用给予在DRG/DIP付费中除外支付等政策倾斜。
多名医药行业从业者表示,近年来,包括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在内的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激励政策,对孤儿药、儿童药以及本土创新药产品群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等地也已发布了地方性政策文件或征求意见稿,在研发端、注册端、支付端等方面对创新药行业提供支撑。此次从中央层面对创新药发展予以多维度、全链条支持,对市场信心将形成较大提振,带动更多的药企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推动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
东吴证券认为,实施方案具体条款有望近期落地,叠加创新药板块处于历史相对底部位置,下半年有ESMO大会、WCLC大会、医保谈判、创新药出海预期等多重催化,创新药板块有望走强。
开源证券认为,近三年医保谈判平均降幅趋缓,成功率逐年提升,未来创新药的价格机制有望从临床需求、药物稀缺性等多维度切入,支持高质量创新药获得与“高投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随着实施方案出台,各地区针对医药创新发展的政策陆续落地,将增强生物医药企业对创新药管线布局的信心,加速创新药管线向后期推进。
创新药行业正处“爬坡过坎”关键期
目前,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临床在研管线占到全球近1.5万个中的34%。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表示,2022年至今,国家药监局累计批准创新药品82个、创新医疗器械138个,仅今年前五个月已经批准了创新药20个、创新医疗器械21个。
但也要注意到,支撑我国创新药企业可持续的研发强度的资本市场在经历“寒冰期”。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累计29家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纳斯达克完成IPO,IPO融资金额下滑了36%,IPO数量下降了49%。其中,在中国内地的科创板上市4家,融资80.83亿元,同比降幅高达83%。
国泰君安证券近日研报显示,创新药企业估值处于低位区间,截止7月5日,今年年初以来申万一级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0.6%,科创板上市的29家创新药公司平均下跌23.7%。
不仅如此,生物科技领域收购案例不断。过去一年,本土生物技术公司明济生物将TL1A单抗FG-M701临床前项目授权给美国药企艾伯维,丹麦药企Genmab收购我国本土ADC生物技术公司普方生物,英国药企阿斯利康收购我国本土生物技术公司亘喜生物,瑞士药企诺华收购本土生物技术公司信瑞诺医药,美国上市公司Nuvation Bio收购本土生物技术公司葆元医药。
“作为早期的生物药初创企业,一些在研管线创新药仍未上市的科研型企业对国内的创新药定价环境持悲观态度,选择将创新药专利转让给外资和跨国企业,甚至整个公司被外资跨国企业收购。”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梁嘉琳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可能导致我们成为性价比高的科研‘世界工厂’,而商业化成果却被国外工业方和资本方收割,威胁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安全。”
专家认为,当前国内创新药行业正处“爬坡过坎”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面对国内外市场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当前国产创新药企业急需更全面的政策牵引来跨越周期。
提升商业保险对创新药的“渗透力”
一面是创新药械产业需要增强创新驱动力,一面是患者经济负担急需缓解,在这条“生命线”上,商业保险扮演的“桥梁角色”不可或缺。业界人士预计,随着实施方案发布,险企与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再次提速。
从国际经验看,商业保险是实现创新药推广使用的重要渠道,美国创新药支出的约40%由商业保险支付,而据中再寿险、BCG和镁信健康测算,2023年我国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的支付总额约74亿元,约占创新药市场规模的5.3%。
梁嘉琳认为,在创新药的全产业链中,2015年出台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文件更多着眼于产业链上游的研发激励,而当前创新药发展的痛点更多集中在医保政策对应的“医保准入”环节、卫生政策对应的“临床准入”环节。他预计,即将出台的实施意见将更大篇幅着眼于下游的临床使用环节,以及终端的医保、商业保险报销环节。
商业保险衔接方面,他认为,各级医保部门应当积极向商业保险公司、慈善基金会、网络互助平台开放医保大数据,用于后者提高精算能力并开发用户负担更小、体验更佳的创新产品,同时帮助其强化对定点医药机构的含事前预警,事中稽核、事后处置的全息化监管,并自主形成大数据体系并与医保数据对接,最终迈向一体化的“健康金融体系”。
专家普遍认为,商业保险发挥支付价值可提高创新药品可及性,险企和药企应携手探索合规、可行性高、具有市场潜力的创新模式。某财险公司负责人表示,如何找到商保支付的切入点,大幅降低整个患者群体的支付压力,形成多方共赢局面,是未来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建议药企与险企加强联动,推广“创新药”保险产品,针对药企接触客户难、转化成果低的痛点,围绕医保外的药品主要支付方商业保险公司及自费客户进行产业推广,搭建协同模式,并协助商业保险公司开发一系列新特药保障服务产品。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上一页:
相关资讯